稳步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是重要一环,也是必然的一环。开展危废非现📖场监管,通过对比数据、分析研判,直接下达工单让各地核实,助力执法精准化,扬州市正🐻围绕建设“无废城市”做出关键尝试。
如何开展非现场监管?数据是关键
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是集危废实时申报、过程追踪、ꦑ视🐬频监控、提醒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管理和监督平台。为持续推进全市涉危废企业“应纳尽纳、分类管理”,充分发挥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各类预警信息的“哨口”作用,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,在对涉危废企业实现全面监管的同时,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相关执法部门。
“前两天,我们通过系统平台预警信息,发现广陵区一家企业废活性炭转移量6.6吨,但经营单位签๊收量只有2.54吨,相差足足有4.06吨,偏差百分比超过60%,数据异常且预警后已有一段时间未处理,我们担心🍸企业管理上会有问题。”扬州市固辐中心负责人汤潜之看着系统内网站说道。随后,他们立即下派工单给所属地区进行核实。
🐠 “这家企业危废库门口的重量秤已坏数月,无法正常使用。🐽”很快,广陵区消息传来。“因其入库前未称重,导致入库数据与实际处置数据存在较大差异。目前,执法大队已完成检查笔录,拟按照《固废法》相关条例进行行政处罚。”
“作为前端监管环节,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数字保持敏感,发挥数据赋能的作用。”汤潜之表示,企业有危废产生但未纳入ꦚ系统管理、产生的危废申报种类不全、产废超量贮存不规范、联单数据异常等问题线索,可通过对线上数据信息分析研判,助力各地精准执法处置,实现“线上+线下”执法监管协同联动。
“非现场监管不代表没有监管,要充分发挥问题前置机制,扛起监管责任。目前,我们已做到🥃日日有交办。”汤潜之告诉记者。
细化方案助企整改,避免小错变大错
2022年,扬州ܫ市通过危险废物非现场监管,共处理问题6490个。非现场监管方式极大解决了问题发现难、处置慢的问题﷽,从发现到处理的流程更顺畅,提高了环境问题的处置效率,有效减少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。
为进一步做好非现场监管,扬州市生态环境🍸局进一步细化了《危险废物非现场监管工作专项方案》,将“分行业、分类别;抓重点、抓关键;有计划、有步骤”地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数据的比对、分析和研判工作,重点将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数据与“一企一档”、排污许可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,配合执法。
扬州市通过深挖数据本身价值,用好危废非现场监管,有效弥补日常监管的不足,主动发🦂现问题线索,及时帮助🥂企业整改,避免小错变大错。(中国环境报 李莉 扬环宣)